壮大“中国心”让文化更好服务大时代

稿件来源: 发布时间:2014-11-14 00:00:00

    从十八大至今的两年里,是文化改革密集进行的两年,也是改革效果加速显现的两年。文化领域的改革,既反映着中国改革的大逻辑,例如政府职能转变、市场地位强化,又体现着特殊的改革思维,比如很强的导向性。近两年,文化改革主要围绕着管理体制、市场体系、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和文化开放四方面展开,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的步伐加快,文化创造活力极大增强。

  夏季奥运会和APEC会议等世界盛会在中国举办、中国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二、中国在众多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作用、中国人距离民族复兴梦越来越近……不得不说,中国正处于千载难逢的大时代。文化是一个时代土壤中开出的花朵,同时又是推动时代车轮向前的强大力量。当代,如何挖掘中华文化金矿、传承中华文化精髓、繁荣当代社会主义文化以服务于这个大时代,让广大百姓享用丰富而优质的精神食粮,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大社会命题。

  文化作品,不应一味以笼统示其“博大”,也不应一味以抽象示其“高深”,而应源于现实但高于现实、亦俗亦雅,以文化底蕴托底、以文化特色彰显价值,服务广大群众百姓。今日中国文化,不仅在内部要掀起一股文化建设热潮,对外也要更大声地喊出中华文化声音、彰显中国文化自信。所有这些,都要求我们强化文化领域改革,不遗余力地壮大文化领域的“中国心”。

  壮大文化“中国心”,就要对文化机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,包罗万象。但不可否认的是,现实中有一些人把陋习、低俗当成文化“卖点”,不少地方文化机制对文化发展的抑制多于激发,束缚多于引导。因此,如果没有理顺文化与生活、市场之间的关系,没有理顺文化管理思路,文化就难以发展。文化改革,势在必然。十八大至今,中央层面关于文化改革的政策频频出台。《支持转企改制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》《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》《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》《关于支持电影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》等文件,就是从国家层面吹响的文化改革号角,这需要各地根据相关精神,认真落实、精彩呈现,为壮大文化“中国心”创造良好机制环境。

  壮大文化“中国心”,就要进一步彰显中华文化特色、服务百姓。孔子学院在全球布点,“汉语热”在全球范围内兴起,中国电影开始走向世界,中国文化正以较快速度走向世界。中华文化为什么在世界范围内受捧?这跟崇义尚信、重孝崇德的中华文化特性有很大关系。在民间很多地方,歌唱、戏剧、俚语、习俗都令人深深迷恋,成为老百姓一大生活乐趣。面对这些文化资源,我们应继续深挖、着重包装,让中国文化特色绽放更大魅力,更好地服务百姓,更快、更稳地走向世界舞台。

  文化要很好服务于这个大时代,需要在壮大“中国心”同时,也要具备世界性目光。这需要广大文艺创作者紧握时代脉搏,为中国人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粮,以作品张中华文化声势,在世界舞台上展现更多自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