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真话讲“良言”促社会和谐

稿件来源: 发布时间:2014-11-14 00:00:00

    山东省青岛市一大学生发帖说,乘客把学生证等物品遗失在一辆“模范出租车红飘带”的车内,的哥归还物品时,向乘客索要20元“高额”车费。记者核实,的哥“应约”送回物品时,不仅没有多收车费,还少收了车费。发帖人知错后,通过微博公开对的哥和公司表示了道歉。

  “模范出租车红飘带”司机,是先进司机的代表。如果他们索要“高额”车费,问题就严重了。可事实却相反:的哥接到大学生的电话时,正在拉乘客、忙生意。但考虑到大学生急着用证,于是,司机以免收乘客车费为条件,劝其另行打车。及时送还了大学生“遗落在车内的物品”,还少收了大学生的车费。显然,的哥是出于好心,是在做好事。何况大学生与的哥“有约”在先,大学生不仅如约达到了目的,还享受了“优惠”付费的便宜,本应感恩。可事后,大学生不但没有感谢的哥,还炮轰的哥。编造了“驾驶员绕路高收费,拖到下午才还证”等不实之词。这种做法,不仅让的哥遭到吐槽,感到委屈。笔者也觉得,这种恶言伤人的做法,有点不讲道理和道德。 

  大学生“有知识、懂道理”,应该是文明建设的推进者,但是却如此不负责任地“乱开炮”,实在是“不该发生的故事”。尽管大学生最终认识了错误,通过微博进行公开道歉,但是大学生“乱开炮”,造成的伤害,也许不是几句道歉能够愈合的。我国有句老话说“刀口药再好,不如不拉口”。笔者联想到,扶起倒地老人,反被讹诈的现象,觉得,“乱开炮”,伤害的不仅是的哥,还有社会。或许“乱开炮”与“扶起老人被讹”一样,混淆黑白,颠倒是非,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。知“错”道歉虽好,但还是不“错”更好。 

  俗话说“良言一句三冬暖,恶语伤人六月寒”。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,“说真话、讲良言”是文明的标志,是社会和谐的基础。建设文明社会,需要人们理解和宽容,讲道理、讲道德,学会用“良言”交往。“良言”如温暖的春风,一句同情理解的话语,往往能给人安慰,增添人的勇气和信心,即使处于寒冷的冬季也感到温暖。“恶语”犹如冰凉的冷水,一句不合时宜的话语,往往会令人失望,伤害人的自尊心,即使在夏季六月,也感到阵阵的严寒。 

  建设文明社会,需要弘扬正能量,实事求是、谨言慎行。诚然,现在人们可以自由发表言论,只要不是造谣惑众或散布攻击党和政府的言论,是不会惹来多大麻烦的。但是在生活中,人与人交往时,说话也要注意预防“祸从口出”,不能因自己的一时冲动,说假话,讲恶言,图一时痛快。防止伤了和气,影响团结,使自己处于难堪的境地。 

  有话好好说,戒急用忍。 “三思而后行,行而后三思”。话要说的有理有据,事要做的合情合法。切不可信口开河、道听途说。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,多讲“良言”,不说“恶语”,心情好了,不仅自己会延年益寿,一生幸福。也会社会注入文明的春风,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。